【許佳惠、郭美瑜、朱正庭╱台北報導】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正規劃《健康促進法》草案,擬針對高熱量、低營養食品如包裝飲料、糖果糕點、速食、酒類等課稅,盼藉此減少不健康產品消費。如進展順利,最快後年起實施,台灣將是全球第一個針對「不健康食品」課稅的國家。有學者質疑執行成效,也有民眾抱怨政府想盡辦法課稅,以後連喝飲料都得省。
草案規劃
國健局長邱淑媞昨說,草案初步構想仿效菸品健康捐,先針對有營養標示的包裝食品,如罐裝和瓶裝飲料、糖果、餅乾、糕點、速食、酒類等,就營養密度(每單位熱量所含營養素成分)或含糖量、含鈉量等,訂出標準值,超標者課稅,未來希望擴及執行上較困難的餐飲業和散裝食品。
所得捐健康促進團體
據草案構想,課稅所得將補助民間健康促進團體或回饋健保,盼減少民眾購買不健康產品,並鼓勵業者研發健康食品。邱淑媞指出,草案已在衛生署晨會口頭報告,獲衛生署長楊志良大力支持,待召集各界討論、修改得更周延後,明年中送行政院、明年底送立法院,若順利則可望後年實施。
推動健康飲食的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樂見立法推動,若可通過,台灣將是全球第一個實施不健康食品課稅的國家。她舉例,飲料每一百公克含糖量大於七點五公克就該考慮課稅;研究也發現家中無存放含糖飲料者,在外的飲用頻率較有者減半。
台灣醫用營養醫學會理事長黃國晉說,此法立意良好,但食品種類太多,初期應先少量推行。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丘志威提醒,食品捐影響全民且實施難度高,也需抽驗營養成分標示不實者,「可能抽來的稅還不夠付人力成本!」他建議國健局應加強健康教育。
「已朝低糖產品發展」
針對課稅恐帶動價格上揚,民眾許瓊音抱怨:「政府想盡辦法課稅,以後連喝飲料都得省!」業者尚無法表態價格是否變動,出產多款含糖飲料的統一公關經理吳旭慧回應,近年已朝機能性、低糖產品發展。速食業者麥當勞聲明,已提供非炸類、牛奶以及果汁等多元產品,不全然是垃圾食物,會了解草案再討論。
《健康促進法》草案另規劃公共政策及重大建設在規劃時期,應該進行健康影響評估,產生污染者必須要依健康風險課稅;若媒體出現不利或誤導健康資訊,將有法源依據可以規範;也將推動僱主及被保險人採健康促進措施,可減免健保費。
不健康食品課稅規劃
法源依據
.《健康促進法》草案
立法精神
.針對營養密度低的食品或含糖量、含鈉量超標者,課以健康捐,鼓勵廠商研發更健康的產品,以及因提高不健康食品的售價,讓民眾減少購買
實施範圍
.初期針對印有營養標示的包裝食品,如罐裝和瓶裝飲料、糖果、糕餅、酒類、部分速食等,未來可望納入餐飲業、散裝食品,但難度較高
補助措施
.健康捐所得將用來補助民間健康促進團體、回饋健保
目前進度
.衛生署晨會報告已獲署長支持,明年中可望將草案送行政院,明年底送立法院
實施日期
.最快後年上路
資料來源: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新聞來源:壹蘋果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