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袁世忠、楊桂華、陳嘉恩╱台北報導】
四川大地震後,外界質疑中國官方未能事前偵測到強震來襲,導致重大傷亡,四川省地震局昨強調,四川地震未偵測到前震,故無法預警。而近日大陸內地紛傳大群蟑螂湧出地面及蛤蟆大遷徙,台灣太空中心也發布福衛三號在地震前5天,觀測到震央汶川縣上空的電離層密度驟減一半,使強震前可能有徵兆的問題再度引發討論。
七成地震有此現象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昨也表示,四川地震龍門山逆衝斷層與九二一的車籠埔斷層相似,很有研究價值,正研擬在救災工作告一段落後,找學者一起去勘查。
太空中心科學發展組研究助理蕭俊傑昨表示,福衛三號在四川地震發生前1至5天,發現汶川上空電離層密度較地震前6至15天突降一半。而之前太空中心曾比對 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間發生的63個規模5以上地震,發現有7成均在地震來襲前5天發生震央上空電離層密度驟降的狀況,而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去年7月發生的規模6.8日本新瀉強震等也有相同情況。
但蕭俊傑也坦言,電離層密度降低的原因很多,加上濃度變化區域很大,難以確定震央位置,但至少確定這是一個研究方向。
四川省地震局負責人昨表示,大地震前震中及周圍地區的地震活動水平不高,沒有前震或典型的短期和臨震異常,因此震前未做出預報。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陳宏宇表示,學理上,大地震前的確可能有前震。中央大學地科中心主任馬國鳳說,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九二一地震等都沒有前震,因此用前震當預測指標並不準確。至於動物遷徙、五彩雲等,前者根本沒有關聯,後者則是馬後砲,也無法成為預測指標。
四川大地震震前電離層變化
汶川縣震前6~15天上空電離層呈現密度最高的紅色,約每立方公分120萬顆(左)。但震前1~5天電離層密度轉為綠色,每立方公分剩60萬顆(右)。
註:電離層密度愈高顏色愈紅,愈低時就趨向藍色。
圖╱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重大地震震前徵兆
註:×代表沒發生,○代表有發生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