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新聞來自軍事新聞網

 

社論:強化網路資訊攻防戰力 防範駭客入侵竊密   2008/04/01
依據外電報導,繼美國空軍網路司令部於去年十月成軍之後,美國陸軍和海軍近期也正積極籌劃成立網路司令部,這種出乎預期的快節奏,凸顯美國對於網路攻防的重視,特別是在近年大陸駭客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公民營機構,進行連串網路攻擊及竊取機密資料事件後,網路戰已成為本世紀軍事理論及新形態作戰想定的焦點,如何免於敵對國家的網路攻擊,已成為各國國防整備的要務。電腦網路成為陸、海、空、太空之外新的領域,此一發展並非始自今日。美國前空軍部長利德二○○四年出版的回憶錄即指出,冷戰時期美國曾利用改變電腦軟體設計,使一條前蘇聯的重要油管在設定時間爆炸。一九九一年的波灣戰爭,美軍開戰前就派遣情報員到伊拉克,將伊拉克防空系統使用的印表機晶片植入病毒,導致防空系統失靈。一九九九年的科索沃戰爭,南斯拉夫與北約曾發生網路大戰,最後北約將大量病毒和欺騙性資訊注入南斯拉夫電腦網路系統,癱瘓了該國的防空系統。
這些距離現在尚不久的「實戰經驗」,凸顯網路戰不再只是存在於科幻小說,或者是未來發展的預期,而是當下的真實戰爭;網路戰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基於此一認知,便能了解美國之所以對網路戰如此重視的原因。
根據美國國防部統計,每天可偵測到三百萬次企圖滲透電腦網路的案例,至於有多少企圖得逞則沒有確切數字,惟去年不明駭客發起的攻擊,曾迫使五角大廈一千五百部電腦離線操作。雖然無直接證據顯示共軍涉入這些網路入侵,但從事後追蹤發現源頭來自中國大陸,其他受攻擊國家調查亦均指向大陸,且中共對網路控制之嚴密舉世皆知等情形研判,若非共軍授意,這些網路駭客不可能進行如此大規模、有組織的網路攻擊行動,背後的藏鏡人也因此呼之欲出。
美國防部今年公布的「中共軍力報告」中,特別強調了兩個新的內容,一是中共的太空戰能力,另一則是網路戰能力。直指中共為了提升網路戰戰力,推出了「網電一體戰」的作戰理論,並指中共針對民用和軍事網路的攻擊能力,正是共軍刻正發展非對稱戰法中「非接觸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將網路戰的軍事理論落實為實戰,共軍一方面開始建置網軍,另一方面也向民間大舉招募駭客,並且持續向國外公民營機構展開虛擬空間的作戰。這種軍民合一的總體作戰模式,是共軍針對網路戰設計的戰術,據國際研究中共網路戰專家調查,中共網路攻擊最常採用、也是最具潛在破壞力的武器就是「殭屍病毒」(bots),這種電腦病毒可潛伏數月或數年後發動攻擊,這不僅危害單一國家,實際是也是對全球網路密集聯結的最大威脅。
傳統戰爭思維已不足以因應網路戰爭,這也是美國成立網路司令部的原因,除此之外,美國也組建了三支網路戰部隊,包括「戰略駭客部隊」、「第六十七網路戰聯隊」和「網路媒體戰部隊」。另據美國「防務新聞」報導,已成立司令部的美國空軍正在改進訓練計畫,讓三十二萬空軍人員接受保護網路前線的訓練,為了提升網路作戰效率,美國空軍還計畫申請簡化網路作戰授權。
值得重視的是,針對共軍網路的不分軍、民全面作戰模式,美國自二○○六年起開展最大規模的「網路風暴」網路戰演,日前才結束聯合五國,包括五十餘軍、公、民營機構的「網路風暴二號」模擬演習,這項演習既跨公私領域也跨越國界,凸顯了網路戰的全球及總體戰性質。因此,我國在建置網路戰攻防能力時,如何將軍、公、民營機構一體納入考量,以形成一個周全的防護網,確實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據統計,現今連結互聯網的國家有二百三十三個,用戶數估計達十二億,而且估計逾一百二十個國家正積極投入發展網路戰能力,充分顯示新形態的網路戰牽一髮動全身的效應。此外,傳統戰爭或準戰爭,通常會引發國際法和地緣政治的震動,因此相關國家莫不維持相當的自制,但網路上的煙硝卻逾越當下國際規範,這也是網路戰的潛伏危機所在。如何有效肆應網路戰爭時代的來臨,確保國軍戰力、維護國家安全,都是我國建軍備戰必須納入設想的重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