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作里程碑 中經院估就業人口增26.3萬
2010年06月30日蘋果日報
【綜合報導】歷經半年協商,第五次江陳會昨在中國重慶順利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兩岸經濟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大年表示,依據中經院計算,ECFA簽署後,關稅全面降為零,各受益產業所增加的產量、產值,刺激增加出來的就業人口達35萬人,但受衝擊產業減少8萬個就業機會,相互抵消淨增加約26.3萬人。
財政部長李述德則指出,中國同意對台灣降稅的早期收穫產品清單計539項,台灣對大陸降稅的項目有267項,一來一往台灣將減少支付261億元關稅給大陸。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昨早於重慶進行兩個半小時的會談,江丙坤強調,ECFA是循序漸進,非一步到位,協議生效後可即時展開貨品貿易及服務貿易協商。陳雲林則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來比喻兩岸關係正走向歷史正確道路。
「九二共識下簽FTA」
海基會代表團與海協會代表團在談判桌前展開ECFA的貿易談判。<BR>法新社
海基會代表團與海協會代表團在談判桌前展開ECFA的貿易談判。
法新社
而昨下午正式簽ECFA和智財權保護兩項協議後,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證實:「在年底第六次兩會會談之前,陳雲林將率領中國企業赴台投資參訪,時機和條件成熟時,就會儘快成行。 」
而首度坐上談判桌的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在海協會記者會上,被詢及兩岸簽署ECFA後,是否有助台灣與其他國簽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姜說:「在不違背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可透過兩岸協商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根據ECFA協議內容,未來將儘快成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平台,在面對貿易爭端時,可建立解決機制;ECFA協議生效後6個月內也將儘快啟動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協議等協商。至於智財權保護協議方面,針對兩岸專利、商標、著作權、品種權簽訂保護合作協議,兩岸官方將建立溝通平台,共同打擊盜版。
下一步協商醫療衛生
行政院長吳敦義則盼望《海關進口稅則》、《專利法》、《植物品種及種苗法》、《商標法》等4項ECFA配套修法,立法院能在年底前審完,讓ECFA能在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兩會也敲定第六次江陳會年底在台灣舉行,並將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兩岸投資保護協議納入協商議題。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兩岸醫療衛生合作議題焦點,將放在協防腸病毒、結核病等兩岸流行疾病,並加強醫療產業合作、食品安全保障。
綠轟:港澳化的開始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說,雖然ECFA對半導體和晶圓代工沒有影響,但對台灣而言是一件好事。再者ECFA 談判不容易,他給予政府肯定。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表示:「台灣要打自己的品牌很困難,但是有了中國市場,就會好很多。」但他也認為,還是要看自身產品的競爭力,而不是只靠中國給予的優惠就能成功。
民進黨ECFA情勢因應小組發言人郭正亮昨召開記者會指出,昨是中國與香港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CEPA)七周年的日子,中國特別選擇第二次國共和談的地點重慶,派出台港澳司司長唐煒與台灣簽ECFA,從時間、地點、形式的安排,都顯示ECFA的簽署就是台灣「港澳化」的開始。民進黨對馬政府全力配合中國的演出,矮化台灣的國格、地位與尊嚴,表達強烈的譴責。
第五次江陳會簽署協議重點
◎ECFA協議
.早期收穫清單:大陸同意對台降稅清單539項,總出口金額138.3億美元(4453億元台幣)。台灣同意對大陸降稅清單267項,總出口金額28.6億美元(920億元台幣)。ECFA協議生效後,分兩年三階段降至零關稅
.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雙方設立經合會平台解決貿易爭端,兩岸貿易糾紛先以協商解決,不告上WTO
.原產地制定規則:原本35%的標準將提高至 40%~50%,防止不肖業者「搭便車」損害品質
.經貿團體互設辦事處:推動經貿團體互設辦事處並可互設據點
◎智慧財產權協議
.加強專利、商標、著作權及植物品種權等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的交流合作
備註:第六次江陳會談預計今年底在台灣舉行,會談將以兩岸醫藥衛生合作與兩岸投資保障協議為主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ECFA四大早收產品簽定效益
石化產品:
.聚丙烯(PP)、苯乙烯聚合物(PS)等重要塑化原料可銷對岸,擴大市場規模
.產值估增87~92億美元(2801~2962億元台幣),居各類產品之冠
機械產品:
.部分工具機、風扇軸承等台製產品銷中,產品毛利可較高
.產值估增83~85億美元(2680~2746億元台幣)
紡織產品:
.雖衝擊鈕扣、袋包箱、毛巾等下游小廠,但有助已在兩岸設廠的大廠,進行資源整合
.產值估增28~31億美元(902~966億元台幣)
運輸工具:
.有助於具國際知名度的台灣品牌搶攻對岸市場,如自行車廠捷安特、輪胎廠正新等
整體效益:
.經濟成長率增1.65%~1.72%,就業人口增 25.7~26.3萬人,外人來台投資7年可增89億美元(2866億元台幣)
資料來源:經濟部、中經院、記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