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iThome 陳曉莉 (編譯) 2010-08-12
研究人員認為,假設駭客擁有一串電子郵件名單,就可利用這個臭蟲,透過Facebook找出更多諸如真實姓名等相關的資訊,並藉以進行網釣攻擊。
Secfence Technologies研究人員Atul Agarwal周三(8/11)公布Facebook含有資料外洩臭蟲,並撰寫一概念性驗證程式以取得Facebook使用者名稱、電子郵件,與檔案照片。
Agarwal意外發現,當Facebook用戶輸入錯誤的密碼時,標示密碼錯誤的網頁會秀出他的姓氏及名字、電子郵件及檔案照片,於是他寫了一個概念性驗證程式進行測試,顯示就算使用者輸入的帳號及密碼不對,Facebook仍會揭露使用者資訊,要採集這些資訊輕而易舉。
因此,Agarwal認為,假設駭客擁有一串電子郵件名單,就可透過Facebook找出更多諸如真實姓名等相關的資訊,並藉以進行網釣攻擊。此外,若有人隨機取得一個電子郵件帳號,也能透過Facebook驗證該帳號是否存在。
Agarwal表示,他並未提報該臭蟲,因為他並不確定這究竟是功能、臭蟲,還是安全漏洞。
Facebook所引發的隱私問題層出不窮,早在今年4月就有資安業者發現駭客在網路上兜售150萬筆的Facebook帳號,雖然不知道這些帳號資訊是如何外流,但今年7月另一名研究人員Ron Bowes發現Facebook directory列出了所有開放搜尋的用戶名單,這些用戶允許使用者瀏覽其個人資訊,Bowes則利用程式蒐集了1億筆不重覆的Facebook用戶資訊。
雖然Facebook定位為社交網站,而且鼓勵使用者採用真實姓名及開放搜尋,以連繫全球的友人並擴大社交圈,然而,隱私權團體卻建議使用者關閉公開搜尋功能,此外,根據資安業者Sophos今年5月的調查,有6成的Facebook用戶因擔心隱私問題而考慮放棄使用Facebook服務。
ForeSee Results今年7月公布的消費者滿意度調查亦顯示,在社交網站類別中,MySpace及Facebook的滿意度分居倒數一、二名,使用者抱怨 Facebook的部份包括隱私、安全性、動態消息功能、廣告、無預警介面更新、垃圾訊息、不斷跳出通知訊息的應用程式及功能性等。(編譯/陳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