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創辦人殷允芃今天(2日)獲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頒贈第一屆「2010新聞志業終身成就獎」,她在頒獎的演說中分享近40年的採訪經驗說,當記者最快樂,因為可以分享受訪者的人生智慧;不過,她也對媒體處於「數位匯流」時代該如何走,感到相當憂心。

「天下」雜誌創辦人殷允芃,30年前開台灣財經專業雜誌先河,至今擁有4本雜誌及出版社,雖然歷經大環境轉變的艱困挑戰,但始終堅守崗位堅持新聞專業標準,而獲基金會評審一致肯定。

在2日的頒獎典禮上,她「以做一個記者為樂」為題發表演講,分享長達近40年的新聞工作。她說記者的工作充滿了樂趣,就像給了一張免費的謢照,可以探索世界,敲開很多人的門,看到不同的視野,轉介給閱聽大眾。

獲美國愛荷華新聞碩士,但並非學經濟的她說,當華爾街日報找她當記者時,告訴她只要問對問題就好,如今,她真的體會到一個好的訪問,就像是一場人生的對談,可以分享人生智慧。

她說訪問作家張愛玲,使她確立「天下」雜誌「深入淺出」的報導風格,而擔任紐約時報記者時,在台、美 剛斷交後,和一位獲普立茲獎的記者訪問先總統蔣經國時,讓她感佩身為一位國家領導者如何勇敢、艱忍、相忍為國。殷允芃說:『(原音)在他的眼神裏沒有憤怒、?有悲情,他非常艱忍而平靜地跟這個美國紐約時報記者溝通說,即使沒有了正式外交,我們兩國的友誼、人民的友誼是不應該斷的。』

殷允芃說現在成為經營者,就沒那麼有趣了,因此,有時候還想和年輕的記者去訪問,因為還是做記者最快樂。

此外,她說獲得這個獎是一份榮耀、責任,但也感到沉重,因為媒體面臨數位匯流時代要怎麼走,到現在還?有找到一個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這對全世界來說,令人感到困惑和惶恐。

以上文章來源:中央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