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7 旺報 【記者李蜚鴻/專題報導】
全國觀光發展會議日前舉行,其中有關發展台灣觀光醫療一事,大家在會議上談得很高興,因為台灣的醫療水準確實名列亞洲第一,台灣如此暢談觀光醫療產業發展已經3年過去了,但是至今沒有主辦單位,沒有經費,也未設置醫療簽證,新光健康管理公司總經理洪子仁很感慨不知台灣要如此空談到何時?
他說,日本是觀光大國,但受全球不景氣影響,今年初才說要改變觀光策略,邀請亞洲富人到日本做治療、健檢和觀光醫療,年底就已經做出了決定,從明年1月起,新設外國人「醫療簽證」,大幅放寬簽證停留日本時間及相關規定。
日本對於外國人「醫療簽證」將有效期限從以前的3個月延長到3年。每次停留時間最長為半年。如果確定每次停留時間不超過90天,就可以在有效期限之內任意往返日本。而且,同行者將享有與本人相同的待遇。
國外就醫人數遠不如人
他說,反觀我們國內觀光醫療發展,自2007年7月11日行政院通過「醫療服務國際化旗艦計畫」,3年來的推動雖然積累相當寶貴的 know-how及經驗,但實際產值與臨近國家相比,不論是國際人士的就醫人數與醫療收入都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如今面對原先的新加坡、泰國及韓國,日本都急起直追,我們如何能在全球觀光醫療迅速崛起的潮流中,抓住利基迎頭趕上,政府實應拿出更具體有效的作為。
今年,確實已有一些大陸觀光醫療團來到台灣的醫院做健檢,但是他們都是以商務簽證的方式來到台灣,順便做健檢,台灣目前還看不出那一個單位想針對醫療簽證這件事來推動,而馬英九總統說,要行政由行政院指派政務委員專門負責觀光醫療業務,也不知是何人,總之,就是高興的說說,慢慢的去做。
根據醫療服務國際化專案管理中心1至9月統計,外籍人士來台健檢人次為5544人,醫美人次為3487人,而今年1至12月外貿協會促成來台觀光醫療超過1500人,其中來自大陸人次超過半數,預計100年有1000名陸客來台觀光健檢。其實這些數字和新加坡、泰國無法相比,日、韓又急起直追,台灣前景在那,實在看不清楚。
以台灣醫療建立品牌
洪子仁總經理提出以下3項建議,期待政府部門能從坐而言到起而行,結合醫療服務業的力量共同為發展台灣新經濟努力:
1、跨部會統整提高推動觀光醫療政府組織層級。
現行政府組織架構中並無專責單位統整國際及兩岸醫療發展策略及推動執行,依新加坡經驗顯示需統合跨部會協調與執行,以解決現況各部會如觀光局、陸委會、外交部等單位在推動國際醫療服務事權不統一情形,跨部會組織建議可直屬行政院層級。
2、比照日本設置「醫療簽證」放寬簽證相關規定。
申請國際及兩岸醫療簽證往往耗時費力,在公務機構間往返,建議設置「醫療簽證」將有關外國人及大陸人士來台從事疾病治療、健康檢查、及整形美容等醫療目的,由專責單位專人負責簽證核發,而簽證效期之停留時間也應依醫療需求彈性放寬,增加外籍人士及大陸富裕階層來台就醫誘因。
3、以「台灣醫療」「Taiwan Medical」行銷國際及兩岸醫療,建立品牌形象。
政府行銷策略應集中資源及經費,優先聚焦「目標市場」,並以「台灣醫療」為品牌,提升民眾對台灣醫療品牌的印象,善用我醫療領先優勢,包括服務品質、醫療費用等,廣為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