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鍾張涵╱即時報導】
   
2014.01.21 06:27 pm
 

資策會分析,2013年網路購物市場產值將達到7,645億元,較2012成長15.7%。展望2015年,估計網路購物市場產值將達到1兆34億元,年成長14.1%。網購平均消費金額也是逐年攀升,2011年的網購平均消費金額是11,326元,到了2013年成長到13,000元左右。以此換算,2013年台灣網路購物的交易次數超過5,800萬次,平均每天交易次數超過16萬次。

網路購物市場成長雙位數,主要是因為非常方便所促成的宅經濟,消費者只要在電腦上動動手指,就可輕鬆購物,但網路購物也因此成為駭客的犯罪溫床。駭客會直接從購物平台下手,竊取會員個資,利用詐騙手法犯罪;甚至也可從消費者端下手,偷偷用軟體側錄帳號、密碼與信用卡卡號等資料,然後盜刷大筆金額。和網路購物相關的新聞事件層出不窮,幾乎都和駭客、詐騙、盜刷有關,由此可見,若不小心防範,網路購物的風險是相當高的。

芬安全(F-Secure)大中華區總代理商翔偉資安科技營運長杜世鵬表示,頻繁的網路交易次數,駭客只要成功侵入其中1%,就會帶來龐大的金錢損失。雖然惡意軟體不斷更新,但駭客的入侵行為模式就只有幾種。透過資安防護軟體的行為式即時分析與保護,通常都能有效阻止惡意軟體行為。

杜世鵬強調,網路購物愈來愈方便,幾乎所有想的到商品現今都已能透過網路購買。但在網路購物的同時,若提供購物網平台的廠商在安全意識不足的情況下,必然會增加個資曝光的風險,尤其是與金錢相關的資料,更是駭客覬覦的首要目標。

杜世鵬說,除了要養成定期更換登入購物平台的密碼外,最重要的是選用安全軟體時,一定要選擇具備優異行為式分析,才能確保個人資料及網路交易的安全。並且作業系統以及應用程式務必要保持最新的更新,避免因自身的疏忽導致駭客趁機入侵。